本期導語
作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風電,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隨著風電場的建設鋪開,前期設計階段評估的發電量與實際運行成果之間存在的差異讓如何正確評估風電場發電量成為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令風電行業及保險公司、融資方和檢測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的業務開展充滿了挑戰。瑞士再保險就選取未運行項目、已運行項目以及保單出險時三個時間點,提供一套綜合且適用廣泛的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方法,服務于風電行業及保險公司、融資方和檢測機構等利益相關方。
01 快速發展——中國風電行業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人類越來越關注可再生能源。作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風電,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裝機容量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11.4%,風電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6.1%,相比五年前的數字8.6%和3.2%,分別增長了20.9%和71.8%。2019年底,中國風電已提前一年完成國家能源局在“十三五”規劃中設定的2020年累計風電并網210GW的目標,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24GW。一直困擾行業的棄風率問題也在逐步改善。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棄風率降至4%,棄風限電狀況得到了明顯緩解。業內專家認為在未來幾年里,中國風電行業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逐步從快速發展變為成熟穩定。
02 發電量評估——風電項目發展規范化與明確化的核心要素
隨著風電場的建設鋪開,許多風電場的前期設計發電量與實際運行結果存在較大出入,這一現實結果讓包括投資商、運維公司、保險公司在內的相關利益方著實頭痛。風力發電行業投資規模大,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無論是項目可研階段還是投運之后,發電量評估都是風電項目的核心步驟。
前期可研階段
它是項目投資造價分析、經濟效益評價、設備運行及質量情況評價、項目并網運行和市場消納情況分析的基礎,投資方迫切需要獨立的第三方提供客觀公正的測算結果來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項目投運之后
通過發電量后評估我們可以知道風電場實際運行情況是否達到前期設計水平、風機制造商的機組是否達標、業主的收益是否能得到持續的保證,運維公司藉此有了與業主訂立發電指標的依據。
而對于保險行業,保險公司承保的風電場利潤損失保險以及近年來相繼開發的發電量指數保險和風機質保等保險產品都與發電量評估息息相關。與傳統火電燃煤電廠穩定的發電量供應相比,風電資源因地而異,風電場發電量有如下的不確定性:
“靠天吃飯”:風資源的波動以及波動的不確定性帶來了發電量的不確定性
頗具“個性化”:每個風場甚至同一風場的每一臺風機隨著位置、地形條件不同而發電量不同。
這些不確定性給發電量評估帶來巨大的不確定,繼而給風場利潤損失保險、發電量指數保險和風機質保等保險產品的承保和理賠設計以及產品定價帶來很大困難。這也使保險公司在設計保險產品的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
利潤損失險承保時投保金額如何確定?
預期發電量P50/P75/P90以及觸發閾值如何確定?
理賠時不同季節停機時間對應的發電量如何計算?
對于測風數據如何去粗取精最大程度加以利用?
保險的精算與風電行業風資源和發電量評估的專業軟件兩套運行語言如何溝通與合作?
03 《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指南》——瑞士再保險提供領先的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方法
對于中國目前風電產業在預估風電場發電量時所面臨的問題,瑞士再保險發布《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指南》,從未運行項目、已運行項目以及保單出險時三個時間點,對投入運行和已投入運行的陸上和海上風電場,選取提供一套綜合且適用廣泛的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方法,從而實現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在可研階段能夠為投資方在選取風電投資項目時提供第三方的評估支持,通過全面綜合的發電量評估實現項目融資優化;
幫助風電場在投入運行前以及運行期間進行有效的預期發電量管理,以盡量消化和減輕發電量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對于風電場運營管理的壓力;
為運維公司制定合理運維目標提供評估支持,實現運維成本和合約風險的最優平衡;
為保險行業提供一套相對完整和合理的發電量評估方法,為保險產品開發、精算定價、核保端的風險評估、理賠端核定損失提供更多依據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如前所述,風電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圍繞風電場,設計、施工、運營、維護、融資、風險管理等各個利益相關方需要密切合作,而合作的基礎則是一整套行業認可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本指南結合多個項目實際經驗,綜合電力設計院和發電企業各自的評價體系特點,整合出了一套完整的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方法,希望能夠為風電行業相關利益方提供一些參考。
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我們希望本指南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風電場利損險、 發電量指數保險和風機質保等產品開發上的痛點,帶來一些風險提示和產品設計思路,面對風電場提供的大量測風數據,以本指南提供的發電量計算方法為基礎,綜合利用精算工具和風電行業軟件,設計開發出定價合理、保障充分的保險新產品;
同時針對風電場運營過程中發生承保物質損失造成的停機導致的利潤損失,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行業頭部認證機構發電量核算技術,基于SCADA數據和具體機型的差異化算法科學評估停機時間造成的發電量及利潤損失。
04 持續關注——瑞士再保險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風險管理
由于相對于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風電技術將更成熟、成本更低、對環境破壞更小,中國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風機存量市場。專家預期市場未來每年仍將保持20GW以上的風電增量。海上風電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為重要的能源形式?!笆濉卑呀鉀Q棄風限電、加強風電消納以及增加風電年發電量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未來的“十四五”將從注重規模增長到注重質量提升,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型。這一轉型方向對于風電行業相關參與方的多方合作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保險行業來說,風電設備設計、制造和工藝不斷進步,風資源評估的技術、方法和應用設備及模型也在持續進步,因此我們會持續關注行業技術發展,保持對風資源評估方法的動態更新,以更加準確評估風電場發電量為包括保險行業在內的相關行業服務。
作為瑞士再保險的重要合作伙伴,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簡稱“鑒衡”或“CGC”)也一直將風電產品認證技術能力建設作為主要工作內容,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認監委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基礎研究,具備了較強的認證技術能力,編制了《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評估指南》、《風力發電機組部件認證指南》等技術指導文件,為國內風電產品認證提供了依據。此次瑞士再保險與鑒衡合作出版《風電場發電量評估指南》,旨在為風電行業及保險公司、融資方和檢測機構等利益相關方提供一整套可參考的經過總結和梳理的發電量評估方法,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出一份力。
實際上,瑞士再保險工程險團隊作為工程再保人,多年來持續關注可再生能源領域發展,一直在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行業相關的風險管理培訓和產品開發,與包括鑒衡在內多家第三方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在提供保險保障的同時致力于新能源行業的風險管理,目前已推出針對光伏和風電行業的風險管理相關守則,如《光伏組件工廠審核作業守則》、《 國際光伏組件保證保險風險管理指南》、《海上風電工程作業守則》以及《海上風電工程風險管理服務作業指南》等,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